乍暖还寒 出门保暖

2016-03-09       浏览人数:
    三月五日是惊蛰,古称“启蛰”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节……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此前,动物入冬藏伏土中,不饮不食,称为“蛰”;到了“惊蛰节”,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,称为“惊”。故惊蛰时,蛰虫惊醒,天气转暖,渐有春雷,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。一年四季在于春,春季到来气温会迅速回升,但往往在春季会出现“倒春寒”的现象,温度反反复复的变化,或者是中午温暖如春,早晚却寒冷如冬。岛城中医专家李文臣提醒,时下已是春意盎然,但仍要防“倒春寒”带来的健康隐患。
 
  “倒春寒”的危害
 
  “倒春寒”会使心脑血管病发病增加。李文臣解释,老年人热平衡的能力较差,其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“倒春寒”的刺激,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后,兴奋度增高,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,使血流阻力增大,导致血压升高。另外,天气突变会引起地球磁场的改变,诱发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。由于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,可能发生血压突然升高、脑梗塞、脑出血或心肌梗死。
 
  “国外一项试验表明,让一组63~70岁的老人在室温为6℃的人工气候室里静坐看电视或看书,两小时后,老年人血压普遍升高了25毫米汞柱左右。而在同样条件下,青年人血压的变化很小。这说明低温容易使老年人的血管收缩。”
 
  “倒春寒”,女人膝关节等部位最容易受寒。李文臣说,早春时节,一些爱美的年轻女孩早早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子。但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,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,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、酸痛等症状,久而久之,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。
 
  “倒春寒”容易引发流行呼吸系统疾病。李文臣说,由于气候寒冷,空气干燥,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会受到直接影响,细菌、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,造成流感、腮腺炎等传染病流行。资料表明,在冬春交替的季节,麻疹、白喉、百日咳、猩红热、气管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病率,远高于其他季节。
 
  百病防为先
 
  “百病防为先。”李文臣说,“倒春寒”除了对农作物带来不利影响外,对我们的健康影响明显。抵抗力差的人群最容易受到影响,尤其是老年人以及婴幼儿。
 
  俗话说:“春天孩儿脸,一天变三变。”春捂,可以预防“倒春寒”。李文臣提醒,不要过早脱掉冬衣,因为一年四季中也只有这个季节的温差是最大的,虽然气温有所回升,但早晚很冷。如果过早脱掉冬装,换上亮丽的春装肯定会着凉感冒,并且还容易患上关节炎。“这个时候不能只顾美丽而忽略了温度。”
 
  “多通风,降低细菌病毒的存活率,这样疾病就会远离我们。如果适当地进行一下体育锻炼,那么我们的抵抗能力就会大大地提高。此外,春季气候也比较干燥,多喝水也可以预防 “倒春寒”给我们带来的危害。
 
  李文臣建议,市民时下更应多关注天气的变化,注意保暖,特别是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,更要根据天气变化,及时添加衣服,避免感冒诱发的呼吸系统疾病。
 
  中老年人不妨多喝点茶和姜汤,多吃点蘑菇和黑木耳。因为茶叶中的茶色素可有效对抗纤维蛋白原的凝集。黑木耳含有比较多的膳食纤维,也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,防止血液凝固。此外,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外出时要携带好急救药物,及时调节不良情绪,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,戒烟酒,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并控制好运动量。
 
  不宜过早穿单鞋
 
  俗话说,病从脚下起。脚受凉对健康很不利,主要是损伤肾脏,长期这样会造成肾风湿。如今很多年轻人,尤其是爱美的年轻女孩,心急地开始穿单鞋,这对身体非常不好。
 
  中医认为,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。脚离心脏最远,血液供应慢而少,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。所以脚是人体保健养生的一个重点区域。同时人体的五大经络都循行脚部,脚上分布了人体一些重要的穴位,影响着五脏六腑。脚和小腿是人体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总汇,小腿内侧为肝、脾、肾三阴经,外侧为胆、胃、膀胱三阳经,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,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,不宜过早穿单鞋。一旦脚部受寒,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,造成局部血流量减少,抗病能力降低,从而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,甚至诱发感冒、腹痛、腰腿痛、妇女痛经等疾病。
 
  研究发现,我们双脚的表面温度维持在30℃左右时,人感觉最为舒适。足部保暖的方法很多,除了穿着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,平时还要注意多活动脚部,如参加跑步、竞走、散步等运动。     ( 文章来源:青岛日报  作者:宋学智 )
 
分享到:
[打印此页] [关闭本页]